
花,如此恬靜的性格,也難免有被惹生氣的時候…

本週餘下的日子,仍是下雨、下雨、下雨…
同一隊創作組合,在Qoo之後名正言順創作起動畫來,DekoBoko Friends是他們替小學館創作給幼兒看的動畫短片系列,每集不過是半分鐘,再次在有限的空間,利用簡單的顏色,創作出一堆極有趣的人物和情節。這是一部令我感到相當震撼的動畫。30秒可以令觀眾愛上那些人物;30秒可以引發無限想像力;30秒,隨時會叫那些還「鴨」著屎片的細路一世記得。幼兒動畫在動畫行業的生意很大,因為電視在幼兒及家庭主婦之中仍是重要娛樂,而那些母親總是說要找些適合孩子看,有教育意義的卡通(其實為個仔好,就不要太早開始看電視啦!)而這批觀眾同時又帶來不少相關廣告商(錢呀!!!)因此電視台為幼兒時段選片都特別小心和花工夫,而動畫公司當然投其所好,有咁教育得咁教育(即係用最老土的形式說教),有咁道德得咁道德(信我,多看的話你會反白眼的)。反而日本的幼兒動畫卻不受此拒束,大部份以引發孩子想像力為大前題。DekoBoko 在中文的意思是「凹凸」(從前一位日本同事告訴我的,該不會錯吧!)我看的第一個series,是各個人物自我介紹,每人都有他們的特性,有些常常笑臉迎人,有些有易生氣,有些愛音樂,有些愛種花…凹凸就是指各人的不同,互相認識互相尊重。這動畫的Tag Line是 `You and I are different, that's why I like you' 對,幼兒才剛到世界,不要急著將那些成人世界的道德規距塞在他們腦子,讓他們每天開心30秒吧…(之後的人生便是補習、彈琴、功課、背書、默書,無走雞)
動畫名叫`Zenmai Zemurai' 終於他們的角色有了時代背景,但出乎意料地是古裝的。上面有劍的就是主角,是個小偷,一天掉下井中,快死了,但快樂之神出現救了他一命,並要求他幫助別人以報答救命之恩。我只看過一集,這次的對白頗多,沒有字幕之下我完成不明白他們說什麼。不過可以預先欣賞角色設計。
忘了最重要的,就是創作者的名字—Momoko Maruyama 和 Ryotaro Kuwamoto雖說這種情況不知道可以維持多久,但現在的生活確是有點夢寐以求的…早上回到工作間,主要的工作其實是看卡通!大堆新的、舊的動畫要整理作紀錄,踫到聞說有趣的都會先看一次,看看日本那些瘋狂的動畫工作者,如何用盡渾身解數,在劇烈的競爭中爭取觀眾注視多一分鐘。看到日來動畫技術愈來愈超卓,題材也發展得愈來愈多元(雖然有時不免為了嘩眾取寵而不擇手段),對行業的專業程度,實在令人讚嘆。
作為節目部員工,找到一些自己喜愛、欣賞的動畫固然興奮;卻不及當作跟身邊的同事分享後,大家都跟你一起喜歡該片帶來更大喜悅;更不及當你能成功遊說上司買下該片的滿足感;最後,若播映後收視奇佳,觀眾反映熱烈就更是終概極欣慰。
但口味各人不同,能像以上描述的發展得如此順利,機會不多。
Bobo-bobobo-bobo是典型的例子。故事講述Bobobo(即大波波黃色頭髮的大隻佬)天生異稟,台聽到「毛髮」的聲音,能跟自己的毛髮溝通,更擁有一項超人力量,對抗邪敵—就是鼻毛能伸縮,力大無窮,能痛擊壞蛋。而在故事開始,一夥光頭壞人因為不喜歡毛髮,於是四處強迫人剃頭。Bobobo在這時出現,用「毛拳」等招數擊敗(及嚇壞)光頭黨,將少女救出。兩人於是展開奇異的旅程。
單看故事已是擺明搞笑,雖然大橋仍是英雄打壞人,但奇怪的是壞人幹的只是剃頭,英雄是外型核突男人,救人武器不是什麼高科技而是鼻毛。更厲害的是,本片的第一集的笑位極之頻密,常有一些奇怪角色出現,或是更怪異跟劇情不相關的場面令人笑到喊。
我不懂日文,當年(該是2004年)看第一集時沒有英文字幕,但看完後感到強烈震撼,雖是一套對社會及孩子思想發展全無幫助,但看完笑完後肯定能減壓,而且一看必會看上癮。興奮得立即集合約十位同事在午飯時間一起看,結果大家如我所料,十個有八個都追問有沒有第二集。而我也深信這片子能贏到收視。
當然有冒險之處。孩子喜歡的,成人覺得無聊噁心。搖控器在孩子還是成人手中,至今誰也答不上。
要說服像家長一樣的上司接受這種「踩界」作品,當然困難,他們是有很多「大條道理」,但買片的,有時候講guts,危險愈大,殺出血路機會愈大。
事件在我離職後已沒有跟進,回來,知道美國的台買了。但亞太地區,包括放映最渴求日本動畫的台灣,都沒有買下此片。最新消息是,台灣的台視買了,剛放了第一集,我熱切希望快點看到收視成績。
要讓孩子放下補習、書本、不情願的課外活動,嘻哈大笑一個鐘,都不是容易的事。我們小時候看IQ博士,笑到走廊尾那一后的師奶都聽到,也是屬於「不正經」的卡通,卻叫人回味那獨特性至今時今日。Just for fun, 對成年人來說真的如此難以理解?
Bobobo的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