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死了
如果,我真的死了
請把我忘記
請在我喜歡的菜花田裡
為這個孤獨的我哭泣
也許,在難眠的晚上
在幽暗海邊的窗前
緩緩的海風
靜靜地呼喚我的名字
也許,滴滴雨點
濺開杏花瓣瓣
離開的浪子
翻起衣領上路
擦起火柴
把悲傷燒掉
請收下我的淚水
你願意嗎
假如有自殺傾向,絕對不宜聽這首歌。這是一首非常動聽、非常淒美、卻有能力將聽者推向自毀的歌曲。聽過一遍後,要不覺得異常慘淡而不會再聽,要不就是重覆又重覆的重播著。
這是電影「高校教師」的主題曲,名為《如果我死了》。出現在電影的開首。以上的中文歌詞從影碟字幕抄下來,也許並非百分百可信,但那哀愁的重量還是能令人透不過氣。
那時,唐澤壽明在任教的中學操場上,見到一隻蟬在垂死爭扎,他舉腳踏下去。
他說,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活著還是死了。
然後一位女學生在操場上昏過去,他上前,將他抱起,離去。
蟬仍在地上,半死,爭扎。
接著就響起《如果我死了》這首歌,畫面是新的一天,大都市人來人往的蒙太奇,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水手服的女孩子看似無憂無慮,顯得歌曲中那個「我」更是孤單,像個已死去,卻仍然徘徊人間的孤魂。
這首出色的歌曲出自森田童子,聽說是編劇野島伸司極為喜歡的70年代音樂人,因此這電影面世時,森田童子其實已退休多年,他仍力邀她創作片末曲,又是另一首經典,叫《我們的失敗》。
《我們的失敗》這個歌名已叫人掉眼淚。像片中的女學生和教師,被主流社會排斥在外,結果還是只能以死亡尋找精神的自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H5555py7OA
(you tube真偉大!)
本想好好談一下野島伸司如何出色,但真的很累,什麼也寫不出來。
在Google找到一篇有關森田童子的文章,滿足一下對森田童子的好奇:
森田童子,1952年1月15日生于日本东京、1968年考入高中,这是森田童子人生转折点的开始。在当时那个高中竞争紧张激烈的时代,森田童子和自己的同窗好友以及小时侯的朋友一起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中成长、倍感精神压力巨大,这时她们在夜里喜欢听那些收音机里面播放的欧美感伤歌曲,这也是森田童子对音乐的最初感知,这些对于后来的那首经典[我们的失败]可以说是埋下了伏笔. 两年之后,由于不堪重负,森田童子中途退学,在这段时间里她常常外出旅行,也认识了许多那个年代求自己精神理想的年轻人。有疯狂梦想去美国的、自称诗人的、失业者、拍电影的、还有天天关心赌马新闻的。这时的森田童子感觉自己如同游乐场的[メリーゴーランド](merry ground)(旋转木马),外表给人外表阳光灿烂、内心却空旷孤独。1972年夏天、一位好友突然去世的消息传来,这时的森田童子虽然只有20岁,内心却已经是经历了许多创伤,感慨于青春如同疾风,瞬间即逝、逐渐森田童子迷上了当时才起步的流行音乐,尤其是吉他。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得到了机会,次年在保丽金公司一首「さよならぼくのともだち」(再见,我们的朋友)唱红了日本,说句题外话,森田童子的演唱造型十分灰暗,在70年代23岁的女孩弹着吉他、放荡不羁、蓬乱的头发盖着脸,歌声中的苍凉的确令当时许多人不可思议。但是她迅速得到了都市年轻人的支持,悲伤的歌词加上再加上苍凉歌声,于是森田童子的歌曲被称为那个时代的时代挽歌。实际上森田童子的文学天赋也非常的高,出版过许多的作品,而透露出的那种灰暗色彩正是那个日本文化转型年代人们内心的色彩。接着专集「グッド バイ」(Good Bye)发售,更是掀起了森田童子热。就是森田童子叛离的装束也成为了日本当时新一代年轻人的追求。\ 1980年,转籍去了华纳,实际上森田童子的作品并不多,只有5张专集。能够如此出名完全归功于森田童子精彩的全国音乐巡回演唱会,以及在那个年代的爆炸性影响。从1978年到1983年是森田童子音乐活动的高峰期。之后森田童子的歌声逐渐在歌坛消失,只是开些小型音乐会而已,后来结了婚处于半休业状态。1993年,十分欣赏森田童子才华和音乐的野岛伸司又请出了森田童子演唱[我们的失败],又掀起了一波森田童子热。 野岛伸司的三部曲中《高校教师》的禁忌之恋,十年后的翻拍都没有换掉这首主题曲,有人形容这首歌“就象暗夜窗外屋檐上滚落的水滴,静谧的键盘哀伤得近乎麻木,如涟漪般扩散开去,泪水已湿润了眼眶,爱情总是那么唯美,却又总是那么绝望,两者的交织中,让我们用灵魂来感受,如这样的歌声……” “这是一个只歌唱痛与苦的歌者,也是一个一辈子都在回避微笑的歌者。不太清楚为什么那样的忧伤会显出一股悬浮于凄冷之上的温度。但我却清楚地明白,森田童子的高贵是对一种继续的否定。在她的歌里我们能很轻易地触摸到那自我封闭之门的棱角与纹理,而在这上方的那属于她的天空中,一只鸽子带着歌唱的回声飞翔于我们的目光里。是啊,一个人的度过是太漫长了,还敏感着每一个细小的心灵故事。拒绝了所有一切该拒绝的东西,惟独留下的歌唱就那样有了姓名。在这样的歌声面前,想要逃避感动也是不太可能的了。森田童子夕阳下麦浪一般的孤独与丰硕是对她那短暂歌唱生涯的交代,更是一种终已预置了的心灵呼唤。聆听是我们的最终,而她给出了的却又何止是聆听。”
Monday, April 02,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3 comments:
娜娜請不要悲傷
從來沒留意森田童子的名字,只被她淒美的歌聲吸引著,「高校教師」是中學時期的回憶,腦海總是記著海灘和手鎗的影像,今天忽然聽著《我們的失敗》,真的很想哭。
《如果我死了》..?沒印像WOW
我也很喜歎「我們的失敗」這首歌呢,
現在還放在mp3機中久不久聽聽,
辛曉琪的「哀愁」也是改編這首歌呢!
小西和波子太:
我是今年才看這電影的影碟。第一次聽這兩首歌時已經心酸。
然後,隔了約一個月,我又鑽進自己的死胡同,覺得好無助,好徬徨,突然就記起那哀傷的調子。於是到處找這首歌,聽著聽著,有一刻,真的覺得跟末路很近。
所以說,這歌有靈魂,不能多聽。
過些日子,有多點陽光,我們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Post a Comment